账号:
密码:
  说着还羡慕地瞄了眼潜水器。
  他们也想去海底看看那条神秘的“结界”。
  但风羿的关注重点不在这上面,他看到一个眼熟的东西。
  昨晚标记完路线,明显感觉到疲惫,而且,他留在海里的时间略长,为了避免暴露风险,就先回去了。
  一尾巴抽断过的那个“金属垃圾”,断掉的部分扔走,剩下的部分并没有挖出来。
  此时,志愿者打捞起来的垃圾放置区域,其中一个架子上摆着的,就是他扔的那一小截“金属垃圾”。
  风羿走过去:“这个东西……”
  一名负责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忙着手头的活,没注意风羿的长相,闻声抬头快速扫了眼指的位置,“啊,这个很有用,不能跟其他垃圾放在一起。”
  风羿神色一肃,“莫非还是什么间谍装置?”
  志愿者笑道:“不是!气候异常期时,这边耗巨资装了一批海底监测器,另付重金请人安装。后来,气候异常期结束,设备升级更新换代,大部分旧设备回收,但还有少数,因为一些原因以及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,没能完全回收。这个,就是!”
  风羿了然。原来是已经停用的监测器。
  但又不解:“找谁安装的就找谁来拆啊,怎么还让它留在海底?”
  对方无奈说道:“那个安装的公司早就注销,员工也找不到了。当年那公司技术很牛的,简直突破人体极限的水下安装能力!也可能是够有钱,设备高精尖。”
  “二三十年前的尖端的设备,现在也不算什么了,有技术能力也没人去回收?”风羿问。
  那人手一摊,“啊,技术能力是有了,但是因为一些意外,资料库有部分损毁,详细的监测器分布图已经不见,停用之后也定位不了,知道大致区域也不行。海底情况复杂,有些监测器安装位置隐秘,再加上海底垃圾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,不是那么好找。今天是接到委托去海底查一查,谁知道会捞到这个。可惜只是一小部分。”
  “这个留着有什么用?卖钱?”风羿问。
  “不怎么值钱,真要卖的话,可能也就卖个……小几千吧。”
  “几千块也不少了!”风羿诧异。
  对寻常人来说,几千块也是巨款。看不出来这小东西还挺值钱。
  那名志愿者叹着气,摇摇头,“如果是完整的,那得百来万呢!有收藏家收这个。唉这也不知道咋弄断的,太可惜了!”
  风羿:“……”
  我这一尾巴下去,百来万变成了几千。
  手一扔,几千块就到了别人手里。
  要是没扔,带回船上说自己钓上来的都行啊!
  反正钓鱼佬不走空路,绝不空军,除了鱼,带回来什么都不稀奇!
  那名志愿者继续整理海洋垃圾,嘴上还说着:“希望今天的运气好点,将剩余部分也捞上来,拼凑一下还能多卖点。”
  风羿默默离开了。
  如果沿着标记路线去找,或许还真能被他们找到监测器剩下的部分。
  也没有太纠结这个事情,只是这事给风羿提了个醒。
  有些物体长得像垃圾,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值钱!
  不能全凭臆测!
  尤其是那些藏在海底的。
  抛开这些,风羿看向再次出发的科研船。
  总体来说,现在的情况,大致还是跟他预想中的差不多……吧。
  只是暂时标记了一条线而已,化学标记物不会只停留在一处,随着时间过去,会散开,会变质,很快这个“结界”就会消失,一切回归正常。
  海星大军已撤,想要再次集结,短时间内概率不大。
  这样一来,此次事件也就过去了。
  不过,不着急离开墨城,再留下来观察两天。看海星的动静,也看看专家们能得出什么结论。
  这么想着,听到天空中的动静,风羿抬头看过去。
  空中,冷黑色的三架直升机从远处飞来,越来越近,依照机型和上面印的标志看——
  联保局特别调查组的人。
  特字头,专查生态相关的案情和社会影响特殊的情况。
  风羿:“……”
  草。
  何!至!于!此!啊!
  现在跑路还来得及吗?
  第二百一十五章 随便说
  特字头的人出动,足以说明联保局对此次事件的看重。
  如果仅仅只是海星爆发,不是什么奇事,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。
  海水养殖业的兴起,注定会改变近海海洋生态,理想中和谐的海洋牧场不是这么快就能建好的。投资养殖有风险,就算没有污染和病害,但天气变化以及海洋生态改变带来的不确定的因素,也会导致养殖户一年或者几年的努力化为乌有。
  比如海星爆发,爆发一次损失上亿是常事。
  这次最多只是稍微严重了些,或许还有气候小波动的因素在内。
  总之,还算意料之中。
  但,突然出现的“隔离带”,无法解释。
  形成原因未知。
  后续影响如何?是否会再次出现?
  更重要的是,这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意义?
  比如,某种预示?
  是否会威胁人类的生存?
  专家们担心气候异常期卷土重来,涉及这些,就不是小事了。
  了解到这个逻辑链之后,风羿:“……”
  他怀疑,昨晚释放的标记物是不是超标了,海里的情况比预想的,规模更大?
  太有冲击力以至于吸引来“特”字头的人?
  风羿犯愁地敲着额头。
  冲动了,还是冲动了啊!
  倒不是认为联保局的人真会查到他身上,他只是没想到会整出这么大的动静。
  直升机在码头上方飞了会儿,降落在附近一处停机坪。
  风羿过去的时候,特别调查组的人已经同本地团队接洽。
  来的这几位特别调查员里面,风羿还真认识一个。
  走在最前面的那位,四五十岁,身材高瘦,当初的袁队长,现在的袁组长。
  第一次见这位,还是在钺山钓鱼抓到小青龙的时候,被找过去问话。
  那时候老袁还是队长,这次就变成组长了。
  当然,组长跟组长是不同的,普通任务小组跟特别调查组,那是两个概念,后者级别更高,权力不小。
  而特调组的组长,也是绝对的高层了。
  风羿跟老袁交流不多,有限的几次都是在网上,通过聊天软件,大多数时候说的是工作任务相关。对老袁的了解,也主要从管家口中得知。
  袁组长不苟言笑,并不意味着没有表情,他不是那种成天死板着一张脸的样子,只是给人的感觉相对严肃,而严肃之中又不缺待人接物的礼仪,不会让人觉得被冒犯。毕竟只是谈话,不是审犯人。
  但是想从袁组长表情中看出更多,几乎不可能。
  当然,风羿不一样,他读的不是表情,而是人体由内而发的真实情绪信息。今天老袁的心情似乎不太好。
  袁组长下飞机时把墨镜摘了,可这时候阳光很强,刺得眼睛都眯起来,视线受到干扰,又再次戴上。
  一行人往科研船那边走,还剩下一艘科研船没有出发,看样子是知道特调组的人回来,在这儿等着。
  了解最新进展,袁组长面上并未放松,越发严肃。
  海底“隔离带”的形成依然没有找到原因,但依照精确的数据变化来看,“隔离带”在减弱,再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彻底消失。
  所以他们得抓紧时间采集样本记录数据。
  “专家们猜测很多,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和思考的角度,给予了分析和依据。”一位本地团队的人递过资料。
  袁组长看后并未表态,面上也看不出他更支持哪种猜测。
  面对这位联保局高层实权人物,众人多少有些紧张,离得近的年轻助理和学生们呼吸都放轻。
  风羿没靠近那边,隔着一段距离。
  虽然不觉得做的事情会被发现,但,也不愿意跟这种特字头调查组的人接触太多,感觉怪怪的,还有点提心吊胆,万一被找去谈话的时候哪里露馅了呢?
  特调组的人,比韦鸿羲那样的基层调查人员的能力强多了。
  联保局升职全凭功绩,老袁近两年又查了走私和偷猎大案立功,升职这么快,说明很有本事。
  啊,当年被姑奶奶她老人家打脸的小年轻,已经成了高层实权人物了。
  惹不起!惹不起!!
  万一老袁被打过的脸想在他这里找回场子,咋整?还是别在他眼前晃了。
  这么想着,风羿推了推鼻梁上的墨镜,转身就要离开。他得总结失误,汲取经验,然后远离事发地。
  刚挪动步子,就听那边一声:
  “风羿!别急着走,来,聊几句。”
  袁组长朝这边招手。
  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
  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